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新闻 >> 内容

诺贝尔奖得主聚北京 再论中国人离诺奖有多远?

时间:2011/10/2 16:17:31 点击: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杜燕)当一众诺贝尔奖得主汇聚京城时,“何时中国人才能拿到诺贝尔奖”再次成为话题。在30日与北京政府高层对话中,诺奖得主们从创新谈到得奖,认为中国政府应投资基础科学、加大力度培养年轻人,并通过创新的发展,实现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诺奖得主中,不乏出生在中国的人,像生于上海的李政道和高锟、生于安徽的杨振宁、生于河南的崔琦等,但他们均是以外籍华人的身份获奖。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最近凭借发现“青蒿素”荣获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有报道称她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在30日北京政府高层与诺奖得主们的对话中,1998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表示,在中国有很多出色的科学家,但这还不够,要不断增加投入,培养年轻人,使他们热衷于科学研究,成为十年、二十年以后新的榜样,“中国肯定会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英国皇家学会理事克里斯•卢埃林•史密斯认为,基础科学是未来技术的基础,若要让学生成为明天技术的领袖,政府应该重视并投资于基础科学,而不需要在应用科学投资,因为工商界会在应用界投资。

  诺奖得主可谓创新者,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认为,创新不只是发明或者发现,也包括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产品,用到产业当中,否则所谓的创新没有意义。他认为,中国整个创新的氛围和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只要能够把创新的各方面条件聚集起来,这个任务可以实现。

  198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罗•卢比亚也认为,中国应该保持创新,并且通过创新实现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一些看上去似乎不可能的或者异想天开的思想来促进创想的发展,对于年轻一代,这一点非常重要。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曾经培养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认为,年轻人可能在创造发明之前都是无名小辈,政府可能不知道应该支持哪些年轻人,那么领导人和决策者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来促进创新,来塑造创新的文化,包括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中国在这些方面已做得很好。

  他强调,要允许年轻人有新思想,要创造条件允许年轻人在不同的方向进行研究,而不是提前给年轻人设计好道路,不允许他们失败。

  来自荷兰的马丁努思•韦尔特曼是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称,荷兰大概出了20位诺奖获得者,相对于人口而言,比例很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荷兰的教育体系,那里高中老师不是读师范大学的,而是读理工或自然学科的大学毕业生,也是研究人员。所以,中国也应该加强高中的师资力量。

  当天,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市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北京市副市长洪峰等出席了对话活动。(完0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无锡新闻网(wwww.252110.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无锡通管局

  • 无锡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