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网页游戏 火箭球赛 热门音乐 2011世界杯 亚运会 黄海军演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房地产 >> 内容

黑石卖楼是看空中国楼市? 警惕外资搅局楼市调控

时间:2011/10/2 16:19:34 点击:

  近日,全球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出售上海的一栋商业楼宇,引起市场关注。

  外资对中国楼市是真正看空还是以退为进?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不应将黑石的获利了结视为撤出楼市。此外,在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阴影笼罩下,外资对调控之下的中国楼市兴趣依然有增无减,对此应保持关注。

  “黑石卖楼”传递什么信号?

  香港新世界百货官网近日披露了黑石集团的卖楼动作:后者将所持有的上海Channel1购物中心95%股权以14.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新世界。由于眼下正值楼市调控关键时期,加上这是黑石首次出售中国物业,因而引起业内关注。

  不少舆论视其为看空中国楼市的信号。记者浏览网站、博客发现,关于此事的评论中,“中国楼市遭遇外资撤离”“外资对内地楼市失去信心”等观点颇有代表性。

  一些业内人士则提醒,对此事无需反应过度。高纬环球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张良军说,从资金使用角度看,外资投资机构一般都有其投资周期,持有物业达到一定年限后,选择获利退出并不奇怪。至于其套利后的资金是用于缓解母公司的资金紧张,还是用于新项目的继续投资,则不得而知。

  高力国际华东及西南区物业投资服务资深董事汪蓓说:“外资不但没有看空中国商业地产,相反他们一直希望进入。黑石此次卖出是很正常的,因为时间拉得太长会稀释投资回报率。”

  中原地产相关负责人则提醒,相比过去几年外资机构5年左右出售国内投资物业的惯常做法,此次黑石的抛售明显缩短了投资年限,说明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外资投资快进快出或将成趋势,这应该引起国内不动产物业投资人的关注和借鉴。

  商业地产快速升温风险不可忽视

  黑石此次出售的是在这一轮调控中逆势升温的商业物业。此举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一次及时提醒。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盯牢商品住宅的时候,商业地产成为开发商和消费者规避调控的投资洼地。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更不乏飙升态势。

  以河南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河南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分别增长133.4%、41.4%,两者所占比重合计为14.3%,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在河南省内唯一实施限购的郑州,上半年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本年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分别高出商品住宅43.7个、14.8个百分点,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高出商品住宅94.1个百分点。

  一些以住宅为主的开发商,以及一些并非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也纷纷投入商业地产开发。一些城市流行兴建城市综合体,今年以来开工新建的商业地产项目创下历史新高。资金炒作、价格非理性飞涨的现象已在局部地区出现。

  “很多资金进入商业地产是被动的,甚至把商业地产当成救命稻草;一些地区商业地产项目发展过快,也存在一定风险。”张良军说。

  商业地产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即使在几个一线城市,受整体经济形势波动的影响,其写字楼、商场的租金在整体上行中不乏震荡,一些城市相当一部分已建成的商办物业遭遇空置更是司空见惯。

  上海银监局不久前下发《关于上海市商业地产信贷风险提示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银行今后须严禁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买商业用房,且今后凡是利用贷款购买的商业用房应为已竣工的房源。监管部门的“新动作”已引起市场反响。

  警惕外资“搅局”楼市调控

  黑石出售Channel1的消息传出不久,便有消息称:其与国内房企合作,在全国二三线城市开发商业地产项目。事实上,外资对中国楼市的兴趣始终没有减弱。尤其是在欧美经济前景不明朗、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驱使下,国际资本加大步伐流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外资规模日趋增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54738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利用外资633亿元,同比增长达到71.5%。戴德梁行最近发布的报告认为,2010年投向世界各地物业市场的资金约为3290亿美元,预计2012年将减少4%至3160亿美元,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投资将不减反增。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内地开发商海外融资数额突破1000亿元,几乎是去年海外融资总量的2倍。今年前7个月,内地房企融资渠道中,利用外资出现高达65%的同比涨幅,是其通过国内银行、信托机构等融资渠道获得资金增幅的2.5倍,超过开发商自筹资金增幅的一倍左右。外资在国内楼市中的比例虽然较小,但其快速增加的态势值得高度关注。

  尤其要警惕的是“一边唱空,一边做多”的障眼法。比如,标普最近预计,中国新房售价可能会有10%左右的下降;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报告认为,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销售均价将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外资正加快进入中国楼市的开发和销售环节。在此形势下,楼市调控不容有片刻“打盹”。

  (记者 叶锋、魏宗凯)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文章发布 | 在线留言 | 法律支援 | 人员认证 | 投诉建议 | 合作联盟 | 版权所有 | 本站wap手机访问
  • 无锡新闻网(wwww.252110.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有害短信息举报 | 阳光·绿色网络工程 |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 无锡通管局

  • 无锡新闻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信息来自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邮箱:501734467@qq.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