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进行碳九事故采访深夜被"例行查房"
11月19日,《财新周刊》刊发记者周辰“泉州酒店惊魂记”一文,讲述了该记者在福建泉州采访碳九泄漏事故时,遭遇民警查房抓嫖一事儿。
周辰在文中提到,她是一名环科记者,11月4日福建泉州发生化学品碳九泄漏事故,她很快赶到现场。但在11日采访时,先是被腰挂执法记录仪的人员跟踪,当晚又有泉港区宣传部的官员邀请她到其所住的酒店楼下与宣传部长见面,周辰委婉拒绝。
“此时我撰写的稿件已经发表,我以为任务已经完成,便早早睡下。”周辰在文中称,让她没想到的是,电视里酒店抓嫖的一幕会降临到她这个女记者头上。
文中提到:当晚11时许,周辰已经躺在床上,突然听到房门被房卡刷开,四名穿着警察制服的男子进入房内,自称是派出所的,勒令她拿出身份证查验,随后一名光头警察又让身旁的两个协警,搜查卫生间和窗台,看是否有其他人员藏身。检查期间未出示任何证件和证明文件。
在警察离开后,周辰接到酒店打来的致歉电话,对方透露那些警察直接命令前台把周辰房间的房卡给他们,并没有例行检查更多的房间。
19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向周辰求证上述情况,对方表示,文中讲述已十分清楚,暂不便接受采访。19日中午,周辰发布微信朋友圈称,因报道碳九事件被“抓嫖”事件,她全程都有录音录像。
周辰介绍,事件缘起于自己对本月4日发生在福建泉州一起化学品碳九泄漏事故的调查采访。在走访过程中,周辰接连遭遇当地执法人员及相关部门官员不同形式的干扰。
11月11日晚8点,由周辰主要采写的《碳九泄漏之后:化工围村与渔民生计之虞》深度报道在财新网发布,重点关注了福建碳九泄漏事故发生地的民众的状况。
当地回应》》
泉州公安局工作人员:正核查
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宣传科一位庄姓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称,目前正在对此事儿核查,有进展后会向记者通报。另据泉州市公安局泉港分局山腰派出所值班室工作人员介绍,11日当晚,到酒店查房的系他们派出所的民警,目前领导已去北京说明情况,其他情况暂不清楚。
媒体发声》》
如果地方政府对真相负责,何必做这些小动作?
被广泛关注的碳九泄露事故,在主线剧情还未平息之际,又增加了一个支线剧情。
虽说这次"例行检查"并未给记者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但孤身一个女性,深夜被几个警察闯进来"送惊喜",说"惊魂"一点都不夸张。这一幕发生在记者调查采访期间,就更加引人遐想了。
在法律上,警察有检查酒店房间的权力,但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程序正义。《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明文件。
周辰记者称,警察四人组中有三人警号有"XJ"(协警)标志,检查全程也没有出示任何证件和证明文件。记者把这些写在文章里,《财新周刊》也进行了刊发,说明这是严肃的质疑。
因此即便不考虑当事人的记者身份,泉州警方也应该向当事人和公众解释清楚,到底因何理由深夜进房检查,检查过程又是否合规合法。警察职责是保护守法公民的安全,这份安全感包括不受任何人无理袭扰。不能说警察做什么都要公民无条件配合,这不是公民的义务。
众所周知,泉州市泉港区发生碳九泄露事故之后,当地相关部门虽多次通报,但网络舆情仍不断发酵。用新华社的说法,"一时间百姓谈碳九色变"。舆情引起多方关注,人们既关心事件真相为何,也在反思民众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信任难题如何破解。
其实在这种时候,媒体是民众与相关机构之间重建信任的桥梁,把媒体和记者当成问题来解决是最笨也是最被动的做法。
虽然仍不清楚这次"例行检查"的具体动机,但有些常识还是要强调。许多地方官员喜欢说和媒体做朋友,但是做朋友不是套近乎、给好处,仿佛不吃这一套的记者都是"险情"。殊不知歪门邪道只能搞定缺乏职业操守的记者,而有操守的记者只关心真相。如果地方政府对真相负责,何必做这些小动作?
碳九事故》》
三问泉港碳九泄漏事故
11月4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发生碳九泄漏事故。截至9日,已有52名群众就医,海面清理工作仍在进行。相关部门虽多次通报,但网络舆情仍不断发酵,一时间百姓谈碳九色变。碳九对人体危害到底有多大?对生态环境影响何时能消除?超大型化工厂与大片居民区混杂问题何时能够解决?到底还有多少生态隐患?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入事发现场一线进行了深入调查。
一问:碳九对人体危害到底几何?
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执行碳九装船的“天桐1号”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化学品泄漏。
截至9日,已有52名疑似接触碳九的患者到泉港区医院就诊,主诉为“接触刺激性气体后身体不适”。其中一名患者在事发水域落水,出现吸入性肺炎,一度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现已转入普通病房。
根据泉港区环保局提供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次泄漏的裂解碳九属于易燃液体,可“引起眼睛、皮肤、呼吸系统刺激,食入有害,吸入肺内可引起致死性化学性肺炎。高浓度蒸气可引起中枢神系统抑制。”
针对网络上流传的“有毒”和“致癌”说,部分受访专家介绍,碳九又分为裂解碳九和重整碳九,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一般而言,本次泄漏的裂解碳九危害相对更小。
“人吸入裂解碳九的挥发物,可能造成急性的短期伤害,但应该不会造成非常长期的累积性损害。”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介绍,裂解碳九的成分与汽油、柴油相似,挥发在空气中对人体的危害不是太严重。裂解碳九污染通过水产品的累积后具有一定的食物链毒性,人误食后会产生一定不适。泉港区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魏庆辉说,碳九属于低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要看接触时间、浓度和接触量来判断。一般情况下,需要长时间大量接触才会造成严重损伤的后果。
当地渔民向记者反映,4日当日部分患者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咽部不适等症状。记者了解到,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已离院,至9日下午尚有8名群众在泉港医院留院观察。
魏庆辉表示,根据影像学来说,住进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肖燕辉主要的病症是“肺部吸入性肺炎”,这是人呛水后的症状。经检验,肖燕辉的肝肾功能无损伤,但仍有咽喉疼痛、胸闷恶心的症状。预计其仍需住院一周方可痊愈。
二问:为何多日后清理工作还未结束?
8日,泉州市初步认定,该起事件为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此次事件直接影响海域面积约0.6平方公里,约300亩网箱养殖区受损。
9日上午,记者在泉州市泉港区肖厝村码头看到,清理油污的工作仍在进行中,但海面上看不到大面积的油污。在沙格村,靠近岸边和礁石的海面仍有薄薄的一层油。村民和政府工作人员坐着小船在海面来回放置吸油毡。
根据泉港区政府介绍,截至11月9日上午,当地已累计出动人员2900余人次,出动船只460多艘次,调集投入吸油毡732袋、消油剂70桶,布设围油栏302条。目前,受影响海域漂浮的油污已基本完成清理,当地继续对岸边、渔排等区域的残留油污进行清理。
彭应登认为,虽然大部分油污已经被清理,但是碳九泄漏对近海水体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说:“有一些溶入水的化学成分,会影响到涉事水域的动物安全,此类污染短期内应该不会消除。在正常的水文条件下,近海污染的影响应该会持续至少1到2个月。”
东港石化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表示,虽然碳九大面积清理基本结束,但一些油品会附着在礁石上,比较难完全清理。这些油品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风向的变化又会蒸发,所以即便现在看不到多少油,但还会有一阵阵的气味。
部分专家认为,这次事故对周边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有限。彭应登说:“如果是原油,会积在底泥,不容易清除。而裂解碳九密度小,比水轻,漂浮在水面上相对容易被清除。而且本次影响的范围也只是比较小的一个海湾,泄漏的裂解碳九大部分被人工清除后,剩余的部分随海水扩散漂走、稀释,长期来看不会造成太大的环境破坏。”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监测中心于4日9时起在养殖区抽取样品检测,需连续两周检测无裂解碳九残留物,方可解除管制。为确保食品安全,泉港区已于4日暂停受影响海域网箱养殖水产品起捕、销售、食用。
三问:何时才能解决厂居混杂问题?
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居民表示,泉港泄漏的事情虽然不多,但因为距离过近,化工生产对生活的影响却长期存在。
肖厝村村民肖惠川说,他们村里时常会闻到臭味,家里经常连窗子都不敢开。沙格村村民肖秀莲说,周边工厂产生的粉尘很多,家里一天不擦,桌子就会有一层黑黑的灰。
记者站在东港石化的事发码头,可以清晰看到肖厝村的养殖渔排,目测距离仅有几百米。除此之外,在整个泉港化工区内,各种管道、工厂和居民区犬牙交错,混杂在一起。在南埔镇沙格村外的通港大道上,来往的运煤车轰隆而过,卷起阵阵黑色的粉尘。
彭应登表示,从规划的层面看,目前看泉港石化港区的石化船舶、码头作业区和养殖区的空间分布,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
泉港区住建局副局长张澄海介绍,2016年,为了解决泉港多年以来存在的厂居混杂问题,泉港区向上级申报制定了《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专项规划》。根据《规划》,石化园区红线外550米范围为外部安全防护蓝线(含环保隔离带),蓝线外再设环境风险防范区界线。安全控制区内的居民将在2020年前陆续搬迁,离此次泄漏事故最近的肖厝村也在《规划》的搬迁范围之内。
据了解,搬迁总共涉及17个村庄、52700人,总投资预计为300多亿元。
“没想到搬迁工程还在进行就发生了这次泄漏事故。但另一方面,这个事件也反向证明了我们下决心推动安全控制区工作方向是对的。”泉港区石化安全控制区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刘跃民说,目前安全控制区的拆迁签约率已经达到了65.8%,预计2018年底可达到70%。
专家释疑》》
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故专家组回应热点疑问
9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泉州市政府,就泉港裂解碳九泄漏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邀请中国环科院、国家海洋局海洋三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福州大学、上海市环科院、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有关专家对现场进行勘查研判。10日,专家组对群众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
一、此次泄漏的工业裂解碳九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经调查,此次泄漏的物质为工业裂解碳九,是一种组分较为复杂的混合物,急性毒性与汽油相当,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具有刺激性,如果长期或反复的皮肤接触,接触部位会发红、肿胀。吸入蒸气可引起呼吸道和肺部不适,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咳嗽、头疼、恶心等反应,但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一般伤害不大。
二、有群众反映,近日在事发地周边仍能闻到异味,但相关通报显示,大气环境监测和评估情况均在正常指标内,目前现场情况怎样,为何还有异味?
裂解碳九中的部分组分嗅阈值(能够被闻到的最低浓度)较低,所以尽管环境空气中监测的污染物含量在正常指标内,但是有些敏感人群仍然会觉得有异味。专家组11月9日下午到泉港区南埔镇肖厝村肖厝渡口码头实地考察,海面油污已基本清理完毕,但由于还有少量油污粘附在网箱泡沫上或残留在礁石、岸滩上,在太阳照射温度上升后挥发,产生间歇性轻微异味。群众此前反映的异味问题,也与前期应急处置用过的吸油毡从水上吊起、装车过程中无法封闭,臭气挥发有关。
三、该事件目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如何?
当地政府通报,泄漏区域海面油污已基本完成清理工作,但由于在网箱泡沫、礁石、岸滩上仍粘附着少量油污,对局部海域会有一些轻微影响。环境监测数据表明,本区域海水水质和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已经达标。
四、相关通报显示,目前海面油污已基本清理干净,环境空气质量也恢复正常了,接下来还要做哪些生态修复工作?
根据目前的情况,专家组建议,在大面积清除海面泄漏油污后,需要继续组织清除剩余残留油污,同时重点对受到污染难以清理的渔排予以更换,防止附着油污释放造成二次污染,并做好受污染渔排的收集处置工作。另外,继续加强事发地周边区域的海水和空气质量跟踪监测分析。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将督促地方政府加快做好上述工作,持续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分析。